產于廣西田林。
八渡筍是田林縣著名的傳統(tǒng)特產,種植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清朝曾作為嶺南山珍進貢朝廷,享有數百年盛譽。該筍具有色澤金黃、肉厚細嫩、爽滑可口、纖維細少,有助胃腸消化,增進食欲,降低膽固醇和血壓,解毒利尿,抗癌等特點,在國內及港澳、日本、東南亞一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田林縣是全國無公害八渡筍基地縣,2001年8月通過國家質監(jiān)局驗收合格,田林縣八渡筍成為廣西第一個國家級農業(yè)標淮化示范評估驗收的竹筍項目。目前,全縣八渡筍面積近30多萬畝,年產筍干2000多噸。2010年1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 “中國八渡筍之鄉(xiāng)”稱號;2010年5月八渡筍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的評審,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產品;2011年5月田林縣八渡筍生產基地獲得廣西農業(yè)廳無公農產品產地認定;2011年7月八渡筍(鮮)獲得農業(yè)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八渡筍因以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八渡鄉(xiāng)(瑤族鄉(xiāng))為代表正宗產地而得名,作為八渡筍竹(之夏筍,是田林縣歷史悠久的著名傳統(tǒng)特產。“名”即清代刊印的《珠璣幼學故事瓊林》標有八渡筍其名,列為皇帝貢品。當時曾由西林縣籍的岑春煊(清朝寵官,太子少保后任兩廣總督)家族每年專人到八渡鄉(xiāng)博峨村采購送進京城。清道光年間,有廣東商人逆珠江而上至田林縣馱娘江一帶收購八渡筍、云木耳,經水路銷往東南亞各國,八渡筍因此馳名海外,聞名遐邇。“優(yōu)”即八渡筍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肪類、多種維生素、磷、鈣、鎂等微量元素與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食用能幫助消化,防腹瀉、解毒利尿、消肥降壓、降低膽固醇、調節(jié)酸堿度、抑制腫瘤作用等,是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保健食品。“特”即該筍為田林縣所特有,生長在當地天然闊葉混交林環(huán)境下,每年6—8月雨季,其筍尖冒出地面不久,即扒土割取筍條,筍粗壯,質脆嫩、乳白、無纖維之感,口感鮮嫩味美,為其他各筍所不及。
八渡鮮筍加工成筍干的工藝很講究,過程如下:首先要挑選1尺左右的嫩筍,放進鍋里煮到成熟,再撈出曬到筍干呈褚紅透亮即可。待到吃筍干時,把它放進鍋里煮到軟熟,再撈起用冷水浸泡到水清澈為止。然后取出,根據愛好切成筍絲、筍片、筍丁,炒到水分大半蒸發(fā)后,再加油、鹽、醬等佐料,炒熟盛起。另外再單獨把各種肉炒熟。最后把兩者合在一起燴炒。這樣便成了“八渡筍炒肉片”、“八渡筍炒雞塊”等名菜了。
八渡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田林縣現轄行政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