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精品国产交换,亚洲国产精选,精品福利网站,黄色三级视频网站,99午夜,久久久7777,午夜视频你懂的

饒平浮濱游玩景點 饒平周邊游

導讀:饒平浮濱游玩景點 饒平周邊游 1. 饒平周邊游 2. 饒平周邊游景點推薦 3. 饒平旅游攻略 4. 饒平好去處 5. 饒平玩的地方 6. 饒平周邊旅游景點大全 自駕車旅游 7. 饒平周邊旅游景點 8. 饒平周邊游玩

1. 饒平周邊游

黃岡遺愛湖公園目前免費的,風景不錯可以去看看。再有黃岡東坡赤壁公園都可以去看看。

2. 饒平周邊游景點推薦

汛洲島,位于潮州市饒平縣海山鎮(zhèn)汛洲島。汛洲島上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風景秀麗,有勝景三疊石,還有長達10公里海灣沙灘。

海山島,位于潮州市饒平縣。海山島,古稱蓬萊島,地處饒平南部前沿,是潮州市唯一海島鎮(zhèn)。海山由南北兩個半島組成,四面環(huán)海,島內奇山怪石,風光秀麗,文物勝跡星羅棋布。

西澳島,位于潮州港經濟開發(fā)區(qū)往里開。西澳島在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柘林灣東南, 因處柘林西南,島岸多灣,故名西澳島。

3. 饒平旅游攻略

潮州的旅游景點眾多,建議出行前先確定自己要玩多少天。潮州的主要景點集中在古城一帶,牌坊街,開元寺,廣濟橋,韓文公祠。。。這些一天基本可以搞定。

如果要再多的,還有鳳凰山,饒平等景點可以玩,主要看自己的時間。還有潮州是潮菜的發(fā)源地。各式各樣的小吃,記得要多帶幾個肚子,才能夠裝的下!

4. 饒平好去處

潮州的海灘在饒平縣。

饒平最有名的海灘是金獅灣,金獅灣位于潮州市饒平縣柘林鎮(zhèn)西南部,有3.2千米長的海岸線和大片樹林以及旗頭山間的洞穴。具有岸線長、坡度緩、沙質好、水質清、漲、退潮深度變化少和洞穴眾多的特點,空氣清新,綠樹成蔭,山水相映。度假村中建有海水浴場一處,泳區(qū)灘平水清,浪少,是理想的游泳場所,也有游艇、沖浪等海上活動。配套賓館、酒樓,在綠蔭中有古樸、幽雅的度假木屋等設施。旗頭山中的天然洞穴,更是一處探險的好去處。

5. 饒平玩的地方

1、道韻樓2、青嵐地質公園3、綠島山莊4、汛洲島5、中山公園6、湯溪水庫7、潮州綠島旅游山莊8、張競生故居公園9、石壁山風景區(qū)10、海山石龜

6. 饒平周邊旅游景點大全 自駕車旅游

潮州不像其他大城市一樣經常塞車,也沒有什么單雙號限制,十分適合自駕游。早上你可以去西湖游船,玩游樂設施,逛動物園。可以去濱江長廊,是小長城哦。可以去廣濟看看這座古橋的奇特浮橋。晚上你可以坐船夜游韓江,去人民廣場看音樂噴泉,溜旱冰。你也可以去大潤發(fā)購物。去牌坊街散步。潮州最好的賓館是:潮州賓館和潮州迎賓館。1-2天路線建議市區(qū)—橋東一帶。3天或3天以上可加入潮安、饒平等地區(qū)景點。市區(qū)、橋東景點有:開元寺、牌坊街、濱江長廊、廣濟橋、廣濟門、韓文公祠、淡浮院、人民廣場。潮安、饒平部分景區(qū)如:鳳凰山天池、鳳翔峽、龍湖古寨、月亮灣等。

各景區(qū)大致特點:市區(qū)內:以古建筑、文化建筑、美食為主。潮安區(qū):以山景、自然景區(qū)為主。饒平縣:以海景、自然景區(qū)為主。潮州作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以有千年歷史,古建筑集中于目前城區(qū)老市區(qū)一帶。

7. 饒平周邊旅游景點

全縣轄20個鎮(zhèn),5個鄉(xiāng),縣政府駐黃岡鎮(zhèn)。

饒平縣,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縣名沿用至今。全縣面積1670公里,人口84.9萬人,是我省著名僑鄉(xiāng)。 本縣位于廣東省東部,東鄰福建省。境內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南臨南海,地勢北高南低,南部為平原臺地,北部的西巖山海拔1255米,為全縣最高峰。黃岡河自北向南貫穿全境。

饒平縣,廣東省潮州市。位于中國廣東省最東端,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qū)之間,與福建省接壤。全縣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多樣,有三饒道韻樓、綠島山莊、海龍奇觀、海山隆福寺等旅游景點。饒平縣錢東鎮(zhèn)獲評“廣東省旅? ??名鎮(zhèn)”。

8. 饒平周邊游玩

繞永不脊,平永不亂

——饒平縣志

饒平縣,得名于“饒永不瘠,平永不亂”,位于廣東省最東端,與福建省接壤。 地處東經116°35′~117°11′,北緯23°28′~24°14′,北回歸線在縣境南部穿過。饒平縣縣城為黃岡鎮(zhèn),位于汕頭、廈門兩個經濟特區(qū)之間,縣境內有國道324線。

饒平氣候

饒平縣氣候屬于海洋副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降雨量充沛,為1475.9毫米,年平均氣溫21.4°C,農作物一年三熟。

饒平地理

饒平縣位于潮汕平原邊端,是廣東山區(qū)縣之一。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勢北高南低,有島嶼13個,其中海山島最大,面積46.9平方公里;有海拔超1000米的山峰7座,其中西巖山最高,海拔1256米。黃岡河是饒平縣內最大的河流,全長87.2公里,途經12個鄉(xiāng)鎮(zhèn),注入南海。饒平縣有柘林、高沙、大埕三個較大海灣,其中柘林灣最大,面積68平方公里。饒平海岸線長136公里,最大的港口是三百門海港。

饒平自然資源

饒平縣有較為豐富的海產河山地資源。其中淺海灘共57萬馀畝,盛產各類海魚、對蝦、牡蠣等。山地野生動物則有眼鏡蛇、金環(huán)蛇、腹蛇、穿山甲、石蛤等各種珍禽。饒平縣盛產陶土。礦產資源有花岡巖、鉀長石、高嶺土、耐火土、銅、鐵、鎢、錫籌。

饒平歷史

饒平塔仔金山出土文物浮濱塔仔金山文物

1974年,在饒平縣浮濱塔仔金山發(fā)現了古穴墓群,墓中發(fā)現了大量的石器與陶器的陪葬品。其中有戈、矛、斧、鑿、礫石石器,尊、壺、豆、杯、盆、盂、罐等陶器。部分陶器有醬色釉。經考古堅定,浮濱發(fā)現的文物時間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該發(fā)現對中原文化與當地區(qū)別于諸越文化的土著文化有重要影響。

黃岡丁未革命

1907年4月11日,孫中山率領的黃岡丁未革命爆發(fā)。由于起義軍寡不敵眾,糧械缺乏,戰(zhàn)敗,慘斃多命。此次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十次起義中之第三次,由于該年為農歷丁未年,因而稱之為“黃岡丁未革命”。

饒平旅游資源

三饒鎮(zhèn)“道韻樓”

道韻樓全景

道韻樓外觀

道韻樓位于饒平縣三饒鎮(zhèn)南聯村,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建,是全國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圍樓。土樓鼎盛時可容納600多客家人居住,現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樓中。土樓墻厚1.6米、墻高超過11米。土樓的特色之處在于整個土樓處處與八卦相關,所有建筑的數目都是八的倍數,如水井32眼,天窗16個,房72間,梯112架。土樓中廳有左右兩口水井,若八卦兩儀。土樓具有八防的功能:防水、防火、防獸、防震、防賊、防旱等。土樓的瓦磚是經土布包好,再經火燒而制成,現尚可分辨出瓦棱上的布紋。土樓全部使用竹釘,歷經多年,這些竹釘也無腐朽的跡象。據說在清朝順治年間,土樓曾經被官府收編的土匪包圍三個月而攻不破,土樓里的數百居民利用儲糧和井水以供自己飲食,利用土樓上面的內溝灌水以守住外面官兵的火攻,因而逃過劫難。土樓前后有三層環(huán)形房屋相套,最外環(huán)有三層樓高。土樓歷經數百年仍然十分堅固。在80年前的大地震中,附近的房屋大多倒塌,而土樓里只有幾間房屋左右傾斜,反而支撐了整個土樓不倒。據居住在土樓的當地老人介紹,土樓修建成八卦形是機緣巧合,當初設計的是圓形的圍樓,不料三建三倒,后來才建成全國少見的大型八卦形圍樓。

海灘巖近照海山鎮(zhèn)“辟龍”

“辟龍”位于饒平縣海山鎮(zhèn),屬貝殼沖積巖,東西長4500米,寬1150米,后2米至10米,總面積為2875公頃。因裸露在地面部分橫臥于海灘,形似長龍,俗稱? ??辟龍”。經專家考證,該海灘巖田是由文石、高鎂方解石、有孔介蟲、海生貝殼、微體古生物和細砂粒在特定的地址條件下長期堆積、膠結而成,約有五千年歷史。現為廣東省第三個地質遺跡保護區(qū)。

柘林鎮(zhèn)“鎮(zhèn)風塔”

“鎮(zhèn)風塔”位于饒平縣柘林鎮(zhèn),地處風吹嶺峽谷口。鎮(zhèn)風塔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塔高22米,基圍16米,七層八面。塔尖為制作精美的千斤石葫蘆,塔身周圍是石板圍成的環(huán)形面屏。該塔現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岡鎮(zhèn)“石壁庵”

“石壁庵”位于離饒平縣黃岡鎮(zhèn)約二公里處的棲云山,因此山多為石頭山而得名。山上有“涑玉泉”、“古雷音寺”、“納海樓”、“慈悲亭”等景觀。其中漱玉泉成于山上天然巖洞,長年清泉不竭。

漳溪鎮(zhèn)“青嵐冰臼”

饒平縣漳溪鎮(zhèn)青嵐溪谷中分布有兩千多個的形態(tài)各異的冰臼,是距今約二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時留下的遺跡。冰臼群中最大的一個圓形冰臼口寬六七米,深二三米。冰臼群處于北緯23"12',海拔不到100米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這對廣東地區(qū)可能在數百萬年前曾是冰天雪地的嚴寒地帶說法有重要意義。

柘林鎮(zhèn)“白鷺天堂”

饒平縣拓林鎮(zhèn)西澳島上因白鷺成群,而被稱為“白鷺天堂”。西澳的白鷺為黃嘴白鷺,是國家二類保護野生動物。

饒平人物

張競生,字公室,1888年出生于饒平縣浮濱鎮(zhèn)大榕鋪,曾撰寫出版《性史》,翻譯盧梭《懺悔錄》,并著有《愛情定則》、《美的社會組織法》、《美的人生觀》等。張競生1907年考進黃埔陸軍小學。1912年赴法留學。1915年在巴黎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學士,繼進入里昂大學進修,獲哲學博士。并曾到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國留學深造。1921年在北京大學任哲學教授,后因著《性史》,為封建傳統觀念所不容,被解聘。1926年在上海任開明書店總編輯,創(chuàng)辦“美的書店”,但后來遭查抄封閉。1929年初到杭州講學,又被當局以“性宣傳”罪拘留。于是他再次赴歐研究,并從事譯著。1933年回國應邀任廣東實業(yè)督辦,主編《廣東經濟建設》月刊。后因得罪權貴,受通緝。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和批斗,于1970年在饒平縣漳溪鎮(zhèn)貧病交迫而死。

特色小吃

肖米是饒平的傳統特色小吃,在過去常被作為配桌點心。饒平的肖米起源于北方的“燒賣”,但與燒賣并非完全相同。沿襲燒賣的外形,主要的餡料為蘿卜、瘦肉,并在開口處放置一形狀為方型的鹵肉。吃的時候配以沉醋,味道十分鮮美

===============

大事記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嶺。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饒平地域屬南海郡。

西漢

元鼎六年(前111年)

置揭陽縣(屬南海郡)含饒平地域。

東晉

咸和六年(331年)

分南海郡置東官郡,析揭陽縣置海陽、潮陽、妥安、海寧四縣。饒平地域屬東官郡海陽縣。

義熙九年(413年)

分東官郡,立義安郡。義安郡轄海陽、潮陽、妥安、海寧、義招五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南朝

饒平地域屬義安郡海陽縣。

隋朝

開皇十年(590年)

置義安郡,撤消海陽縣。于義安郡治所置義安縣,屬循洲。饒平地域屬義安縣。

開皇十一年(591年)

始置潮州。領義安、潮陽、妥安、海寧、義招五縣。饒平地域屬義安縣。

大業(yè)三年(607年)

罷潮州,復義安郡。領海陽、潮陽、萬川、海寧、程鄉(xiāng)五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唐朝

武德四年(621年)

罷郡為州,復置? ?州。領海陽、潮陽、程鄉(xiāng)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天寶元年(742年)

改潮州為朝陽郡。領海陽、潮陽、程鄉(xiāng)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乾元元年(758年)

罷朝陽郡,復罷潮州。領海陽、潮陽、程鄉(xiāng)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宋朝

淳佑三年(1243年)

潮州知府鄭良臣主持創(chuàng)建黃岡城寨。

淳佑六年(1246年)

潮州知府陳圭捐資建林姜橋、陳塘橋、水磨頭橋、百丈埔橋、黃岡五里橋、竹林徑內大橋、竹林第二橋等石橋。

元朝

至元十六年(1279年)

改潮州為潮州路。領海陽、潮陽、揭陽三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至正十三年(1353年)

建柘林鎮(zhèn)風塔(石塔),塔高20米,塔基圍16米,七層八面。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

改潮州路為潮州府。領海陽、潮陽、揭陽、程鄉(xiāng)四縣。饒平地域屬海陽縣。

同年,倭寇進犯惠州、潮州。

洪武三年(1370年)

罷黃岡巡檢司。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潮州府于宣化都大埕筑大城,設大城守御千戶所(明朝軍事組織)。

永樂七年(1409年)

倭寇多次劫掠南澳,并據為巢穴,南澳鄉(xiāng)民被迫遷于蘇灣都(今澄海縣境)。

成化十三年(1477年)

析海陽縣太平鄉(xiāng)的宣化、信寧二都,光德鄉(xiāng)的灤州、清遠、弦歌三都,懷德鄉(xiāng)的秋溪、龍眼城、蘇灣三都,共8都置饒平縣。縣治設于弦歌都(清時改稱為元歌都)下饒堡(今三饒鎮(zhèn)),并建筑縣城(土城)。

是年,建饒平學官(地址在今饒平一中)。

成化十四年(1478年)

饒平首任知縣楊昱到任(另有記載十三年、十五年到任)。改饒平縣城(土城)為磚城,設東、西、南、北四門。

成化十六年(1480年)

鄉(xiāng)試,饒平首科中舉6名,占三陽(海陽、潮陽、揭陽)中舉總數三分之一,轟動一時。

弘治八年(1495年)

知縣楊宏組織民工開鑿黃岡河溪頭段河道亂石,后人稱為“楊公溪”。

正德十一年(1516年)

福建平和縣人曾三秀襲擊大埕,殺在籍知縣陳南塘。后陳南塘之子請來救兵,曾三秀被俘,解至潮州府城斬首。

嘉靖二年(1523年)

浙江廢市舶司,外國商船不能進入浙江海域口岸。日本商人轉到南澳貿易,政府嚴令禁止,日商舶盤旋海上。

嘉靖五年(1526年)

本縣出析灤州、清遠二都置大埔縣,析后本縣僅存六都。

嘉靖九年(1530年)

縣令許壁創(chuàng)修《饒平縣志》6卷(已佚)

嘉靖二十年(1541年)

知縣羅胤凱續(xù)修《饒平縣志》已佚,僅存其序。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潮州府于黃岡設海防館。嘉靖四十年(1561年)改設海防同知。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置拓林寨。募民兵1716人,大小船45只,設指揮一名。建衙于天妃宮之東南。

清朝

順治十三年(1656年)

重建饒平縣文廟(前稱學宮)。

康熙八年(1669年)

原詔安縣管轄的青、云二澳劃歸饒平縣管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南澳設總兵,再析饒平南澳島的青、云二澳歸福建省詔安管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知縣劉汴篡修《饒平縣志》24卷。是為本縣現存最早的縣志。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縣令王益聰主持興建饒城文明塔,建四層停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縣令郭于蕃續(xù)建竣工。全塔七層,高五丈。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黃岡設海防同知,潮州府海防同知由庵埠移駐黃岡。

雍正十年(1732年)

析饒平的隆澳、深澳,詔安縣的青澳、云澳等四澳? ?南澳廳(清朝在新開發(fā)區(qū)的一種政區(qū)建置)。并設海防同知署,第一任同知徐慎于1733年到任。

咸豐九年(1859年)

澄海鹽灶基督教(長志會派)在上浮山村設立分堂,為本縣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會。

光緒六年(1880年)

基督教浸信會傳入本縣。同年在縣城(三饒)建立第一所基督教浸信會堂。

光緒九年(1883年)

知縣惠登甲續(xù)修《饒平縣志》25卷。

光緒十五年(1889年)

天主教傳入本縣,法國人譚立山(神父)于浮濱溪墘樓建立第一所天主教堂。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動工興建饒城東門溪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完工。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黃岡設郵局,為清末推行“新政”后本縣最早郵政機構。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1907年5月22日黃岡革命事發(fā),因這一年是農歷丁未年,歷史上稱為丁未革命。

黃岡丁未革命是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十次武裝起義的第三次,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組織者大部分是新加坡同盟會會員,并在彈藥和經費方面得到各地華僑和香港同胞的支持,雖然此次起義最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失敗,但是它對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及后來的辛亥革命都有很大的影響。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

廣東都督府令各縣設臨時議會,改民政長為知事。饒平首任知事黃薦顎。

民國三年(1914年)

改潮州府為潮循道,領25縣,饒平縣屬潮循道管轄,原縣臨時議會撤消。設饒平縣警察事務所,所長由縣知事兼任。

民國四年(1915年)

本縣第一個商會——黃岡商會成立。負責各商號的貨運護航及維持商場治安等事項。

民國五年(1916年)

本縣始設電報局,地點在黃岡涂橋茶寮角,名黃岡電報局。

民國九年(1920年)

裁去潮循道,原屬各縣同隸于廣東省。置澄海地方審檢廳饒平縣分庭,設推事及檢察官。1927年改為饒平地方法院,1929年又改為潮梅地方法院饒平分庭。

民國十年(1921年)

廣東省省長公署令各縣舉行“民選”縣長及縣議會議員。饒平首任縣長陳秉元。

民國十一年(1922年)

饒平縣設立教育局。

民國十三年(1924年)

創(chuàng)辦饒平縣立中學(1942年始辦高中班)及縣立第二初級中學,并首創(chuàng)饒平女子中學。

民國十四年(1925年)

饒平第一個鄉(xiāng)農會在道韻鄉(xiāng)(今三饒南聯)成立。會長黃麗澤。同年,中華工會饒平分會在饒城成立。

民國十五年(1926年)

中國共產黨饒平縣支部在饒城成立,書記林琮璜;同年,國民黨饒平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饒城召開;饒平縣農民協會于饒城林厝祠成立;共青團饒平縣支部于饒平第二初級中學成立;縣公署被改為縣政府。

民國十六年(1927年)

中國共產黨饒平縣委員會(下稱中共饒平縣委)在上饒大坡樓成立;

饒平第一支工農武裝——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四團在上饒祠西成立。

民國十七年(1928年)

民國政府張貞部隊架設黃岡至茂芝軍用電話線,為本縣有線電話之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廣東設立東區(qū)妥靖委員公署,轄饒平等25縣。同年饒黃(饒城—浮山—黃岡)、饒錢(饒城—浮濱—錢東)、黃九(黃岡—九溪橋)、黃詔(黃岡—詔安)公路建成通車。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本縣開始分設區(qū)署,實行以縣、區(qū)、鄉(xiāng)、保、甲系列的行政管理體制,調整后,全縣分設6個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1年)

黃岡設置海關,征收香港至汫洲的貨物關稅。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

縣城 成立“饒平銀行”,屬官商合辦。

創(chuàng)辦饒平簡易師范學校于饒城,至1949年并入饒平第一中學。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成立中共饒平縣委,縣機關設于饒平縣隆都的樟籍村。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饒平陸地全部解放。

1950年

1950年 饒平縣人民政府成立;中共饒平縣委委員會成立;中共饒平縣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等單位。饒平全境解放。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饒平縣武裝大隊。全縣劃分為鳳凰、上饒、附城、浮山、錢東、黃岡、海山等7個區(qū),下設26個鄉(xiāng)、21個行政村和2個鎮(zhèn)。同年,成立饒平縣人民公安局(后改為饒平縣人民政府公安局)、人民法院等單位;饒平縣國營貿易公司于黃岡鎮(zhèn)建立。中共饒平縣首次黨員代表會議于饒城召開。同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潮汕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正式成立,后更名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潮汕專員公署。饒平隸屬潮汕專員公署。

1951年

1951年 中共饒平縣委機關從饒城遷駐黃岡蟹池、真道醫(yī)院,后遷至丁未路440號(1953年再遷至西門余厝祠)。全縣劃分為11個區(qū)和一個鎮(zhèn)(一區(qū)鳳凰、二區(qū)上饒、三區(qū)附城、四區(qū)河西、五區(qū)浮山、六區(qū)樟溪、七區(qū)錢東、八區(qū)高堂、九區(qū)霞繞、十區(qū)東界、十一區(qū)海山及黃岡鎮(zhèn)),轄177個鄉(xiāng),6個辦事處。

1952年

1952年 成立饒平縣合作總社。市場交易改為市秤計量,廢除升斗制;布匹等商品計量統一使用市尺。

1953年

1953年 聯饒溪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對黃岐山深涂橋“九十九曲”長達9000米溪段裁灣取直,為解放后全縣第一宗大型治洪防洪工程。同年,縣第一個漁業(yè)生產合作社——拓林第一漁業(yè)生產合作社成立。

1955年

1955年 饒平縣人民政府啟用“饒平縣人民委員會”印章;本縣國家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饒平縣人民檢察院成立。

1956年

1956年 縣黃岡汽車站落成啟用。

......

1991年

1991年 縣海內外鄉(xiāng)親中秋聯誼會在縣城黃岡鎮(zhèn)隆重舉行;經國務院批準,饒平縣劃歸潮州市管轄。

Hash:660657aebca206f901cc35c414b90fde8402132c

聲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

五指山市| 大城县| 敦煌市| 福州市| 宣汉县| 图片| 鄂托克旗| 怀集县| 马龙县| 东兴市| 芷江| 通州区| 南昌市| 新民市| 泗水县| 安化县| 尼玛县| 武隆县| 泉州市| 徐州市| 祁阳县| 繁峙县| 沭阳县| 柳林县| 余江县| 江阴市| 锡林浩特市| 和平区| 普洱| 贵州省| 紫金县| 丰镇市| 葫芦岛市| 辽中县| 宜丰县| 大丰市| 象州县| 海盐县| 潼南县| 揭阳市|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