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風箏,貝殼作畫,荊州這所中職學校里竟藏著如此神奇的博物館
提到風箏,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這是起源于東周春秋時期的傳統(tǒng)工藝,并經(jīng)過不斷改進流傳到了現(xiàn)在,距今已經(jīng)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人們都知道它是借助風力飛行,因此春秋時期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jié),不過如果我說有風箏可以不依靠刮風飛行,會不會覺得很神奇?提到貝殼,大部分人也不會陌生,這種由團體動物分泌來保護自己的鈣化物很適合作為裝飾品,但是我說它還可以用來作畫,是不是也會覺得很神奇?而這些神奇的事物匯集到了一個地方,便是位于湖北省荊州市的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
傳承院坐落于沙市區(qū)北京東路特1號,距離市區(qū)有一段距離,最適合以自駕的方式前往。有趣的是,這里不僅僅是一座博物館,還是一所中職學校,它是由荊州創(chuàng)業(yè)學校和市非遺傳承中心共同建成的全國首家非遺類技師學院-“湖北省民間工藝技師學院”,因此當你走進傳承院里面發(fā)現(xiàn)如此多的精妙展品,卻沒有一件是真正的古董,都是傳承院里面的大師和學生的作品。
整個傳承院很大,每一項傳承工藝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場所,因此里面共有十二個傳統(tǒng)工藝作坊,包括全國最大漆藝文化中心,以展示和保護楚式漆器技藝。因此要是你對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的話,可別相信很多攻略上說的僅需一個小時游覽,而至少要預留半天的時間,才能稍稍領略其中的奧妙。
之前提到過的“無風風箏”也是在這里,其學名叫做磨鷹風箏。很多人不了解風箏,覺得風箏就是玩具,其實它也是一門技藝,還有很多級別,最高級是放飛“盤鷹”風箏,而磨鷹風箏正是現(xiàn)代盤鷹風箏的鼻祖。與其他風箏不同的地方就在制作工藝上,普通風箏的制作方式以“三點線”為主,因此只能在有風且寬廣的地方放飛,而磨鷹風箏則是“單線”,操作者僅需牽引手中的單線即可放飛風箏,無需借助風力,特別神奇。
磨鷹風箏目前已經(jīng)獲得了省級非遺認證,不僅如此,作為非遺傳承人的老師更在傳統(tǒng)磨鷹風箏加以改進,制作出了可拆卸的磨鷹風箏,風箏巨大的翅膀太占空間,出門的時候不方便攜帶,而可拆卸的風箏就為人們帶著出行增加了不少便利,憑借磨鷹風箏,該大師也在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之前還提到貝殼作畫,這便是荊州的另外一個非遺項目“荊州淡水貝雕制作技藝”。和其他的貝殼畫不同,荊州的貝雕并非是單純的在 貝殼上進行雕刻,而是要將貝殼切割和粘合,使之形成一件完整的藝術品,不仔細看的話甚至看不到貝殼之間的縫隙與痕跡,十分精美。
不僅如此,貝雕是沒有上色程序,意思就是整個藝術品上所看到的顏色、紋路等都是貝殼自帶的顏色,因此貝雕的圖樣在設計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用料的區(qū)別以及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包括不同的形狀、尺寸和色彩等等,甚至材料之間的組合都要考慮到,確實是一件技術活。
與作畫相關的另外一項非遺是葫蘆烙畫,這可不是用雕刻或是畫筆,而是“烙”,在平面上烙畫都十分困難,何況是在曲面上,因此學習葫蘆烙畫的人都需要在平面上先學習,然后才能在葫蘆上烙畫,不過這個烙畫倒是更加開放,圖案自己選擇,烙上動漫人物等自己喜歡的角色也沒問題。
不僅如此,這里還可以看到很多其他非遺,比如老師和學生的古琴演奏,就富含中國風,甚至整個琴室都是專門設計的,琴弦一撥余音繞梁,十分動聽,其他非遺項目同樣十分精彩,在此不一一贅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既然叫“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就意味著這里不光是保護和展示非遺,更多的是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一旦大師百年老去,很多傳統(tǒng)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問題。而在傳承院里面,就有不少學生跟著大師學習,各種年齡段都有,而他們都會成為非遺文化的接班人,甚至游客也能親身參與其中,近距離的體驗和感受非遺文化,因此到荊州旅游的話,如果有時間不妨到這里看看,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那份特有魅力,一定會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圖/文 由旅游狂魔夏夏夏 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
關于作者:目前已經(jīng)前往過全球500+城市,并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里蘭卡當過國際志愿者,歡迎持續(xù)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贊評論或分享哦!
Hash:d9daf9feed38fce6b100180cb378f71ce0d87b19
聲明:此文由 旅游狂魔夏夏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