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不同時期記錄奇聞異事的書都有哪些?
導讀:歷朝歷代不同時期記錄奇聞異事的書都有哪些? 歷朝歷代的官服圖案有什么講究嗎?各代表什么寓意?
我知道有本書可以解答您的提問,就是您新著的那本《蛇吞象》里。
2020/7/21
洪邁巜夷堅志》就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文集,它記載了宋代社會生活、宗教文化、倫理道德、民情風俗等諸多方面,是后世之人了解宋代的一面鏡子。今舉其中所述趣事一例:盜寇敬東坡的故事。
《夷堅志》云:紹興二年,虔寇謝達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蕩無遺,獨留東坡白鶴峰故居,並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寇犯潮州,悉毀城堞,且縱火,至吳子野近居,盛登開元寺塔見之,問左右曰,是非蘇內翰藏圖書處否?麾兵救之,復料理吳氏歲寒堂,民屋附近者,賴以不熱甚眾。兩人皆劇賊,而知尊敬蘇公如此,彼欲火其書者,可不有愧乎?
此所述一為江西贛州匪首謝達劫掠惠州事,一為海寇黎盛劫掠潮州將殃及吳子野(東坡密友)處事,均有寇敬東坡而護斯文之舉。
閱此不禁感嘆:
衙府焚燒民宅燼,鶴峰偏衛(wèi)舍完存。
烹羊祭奠朝云墓,葺亭掩萌玉殞魂。
子野居前撲剩火,歲寒堂中護典墳。
誰知盜寇緣何故,竟對坡仙敬若神?
一自東坡謫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惠州因東坡而身價大漲。嶺南人民亦對東坡無比崇敬,甚至連無惡不作的盜寇也對東坡滿懷敬畏之心,不敢冒犯。
初聞此覺乃咄咄怪事,但仔細想來,實是坡公之聲威深入人心,感化群蒙,被視為神明,心恒敬之也!
歷朝歷代的官服圖案有什么講究嗎?各代表什么寓意?
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們會發(fā)現(xiàn),各朝代的官服不盡相同,但卻有相似之處,那就是官服之上一般都繡有圖案。歷朝歷代的官服圖案有什么講究嗎?各代表什么寓意呢?
這里以明朝的官服為例,簡單介紹。
明朝官服分文臣武將兩類,按品級又各種九種。官服圖案繡在前胸后背之上,一般呈方形,當時稱“補子”,也沿用元代舊稱“胸背”或“花樣”。
明朝文官繡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
武官繡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雜職:練鵲; 風憲官:獬豸。
明代的補子為清代繼續(xù)沿用,圖案內容大體一致,各品級略有區(qū)別。通常是文官:一品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謝邀。以清代官吏朝服為例,清代朝服清代服飾有袞服、朝服、龍袍、蟒袍、補服、吉服、常服、行服等。
首先又以皇親國戚為例,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后兩肩各一團,間以五彩云紋。親王,繡五爪龍四團,前后為正龍,兩肩為行龍。郡王,繡有行龍四團(前后兩肩各一)。貝勒,繡四爪正蟒二團(前后各一)。貝子,繡五爪行蟒二團,(前后各一)。本圖繡有行龍四團(前后兩肩各一),為郡王所穿團龍補服。
下面就是朝廷官員品級服飾,方形補子所繡的紋樣不同是區(qū)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志。文官繡飛禽,武官繡猛獸。
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鴛鴦、五品白鷴、六品鷺鷥、 七品溪鳥 束力鳥、八品鵪鶉、九品藍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Hash:08fa9fa1c43328f4d0f939512e7b844e18c805f7
聲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